当前位置 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ESG新闻中心

​生态环境部“红绿灯”新规:ESG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【上海esg咨询】

TIME:2025-08-05 丨 VIEWS:37

        2025年7月28日,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,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的发言引发广泛关注——从“两山"理念20周年实践成果到《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(试行)》的蕞新进展,从“绿盾"行动的强化监督到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判定新规,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生态保护工作的总结,更勾勒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“系统升级路线图"。

        【上海esg咨询】而在这条升级路线的背后,一个关键趋势逐渐清晰:生物多样性保护正从单纯的生态议题,深度融入企业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框架——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。不论是政策设计、企业实践,还是国际协作,生物多样性保护与ESG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,成为推动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"的双向引擎。



一、从“理念"到“实践"


        2025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理念提出20周年。发布会上,张玉军司长用一组数据勾勒出示范创建的成果:全中国已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“两山"实践创新基地,这些“生态样板"不仅让当地生态环境质量“显著提升",更探索出“护绿换金"“聚绿成金"“借绿生金"三大转化路径,以及生态补偿、生态农业等七种模式。


        这些示范区的成功,本质上是ESG中“环境(E)"与“治理(G)"的深度融合。例如,福建武夷山建立“两级流转"机制,带动旅游收入年增18%。这一模式不仅修复了生态(E),更通过社区共管(S)让村民成为保护主体,同时依托政策支持(G)实现可持续运营——完全符合ESG报告中"生态友好型商业模式"的核心要素。



二、从“被动应对"到“主动防御"


        “绿盾"行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,已成为自然保护地监管的“标志性品牌"。发布会上,张玉军司长披露了蕞新进展:2024年,“绿盾"行动艏次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监管范围,联合8部门巡查50个自然保护地和14个城市生态保护红线,推动解决452个问题点位;全中国国家ji自然保护区内采矿采砂、工矿企业等重點问题已基本“动态清零"。


        “绿盾"行动的本质,是为企业划定“生态红线",成为ESG中“环境"维度的硬性约束。过去,企业可能因忽视生态保护面临罚款或声誉损失;如今,“绿盾"的常态化监管让违规成本大幅上升。



三、从“模糊评估"到“精准导航"


        发布会上,张玉军司长详细介绍了《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(试行)》的编制进展。这部被称作“生态健康红绿灯"的标准,通过“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"三维度指标体系,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转化为直观的“绿/白/红"信号。


        《标准》的核心价值,在于为企业提供了ESG报告中“环境"维度的"通用语言"。过去,企业披露生态保护成果时,常因指标模糊难以量化。如今,《标准》的二级指标让数据可对比、可追踪。


四、从“本土实践"到“全球贡献"


        发布会上,张玉军司长特别提到我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的角色,发布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(2023—2030年)》和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,为推动实现“昆明—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”目标贡献中国力量。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,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及制度体系,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,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征集工作,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故事。


       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实践,正在为全球ESG提供“中国方案"。对企业而言,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项目早已超越“履行社会责任"的单一维度,而是一场连接国际标准与自身发展的"双向赋能"。


五、企 业 行 动 指 南


        当生物多样性保护与ESG深度融合,企业的行动逻辑也在发生转变。结合发布会释放的政策信号,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优化ESG实践:


        首先,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战略核心。企业需将《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》的三维度指标(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)融入ESG战略。例如,制造业企业可在选址阶段规避重要生态空间。农业企业可通过保留田埂杂草、减少农药使用,提升“物种丰富度"与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"。这不是简单的“环保投入",而是对未来市场竞争力和融资能力的长期投资。


        其次,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。参考《标准》的“红绿灯"评估逻辑,企业需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,定期记录关键指标。


        在此基础上,企业通过卫星遥感监测、AI物种识别、地面样方调查等技术手段,系统记录重點保护物种多度、生境完整性指数、生态系统恢复力等核心指标,确保数据可追溯、可对比、可验证。这不仅能为企业ESG报告提供量化支撑,更能帮助其精准识别生态风险点,动态调整保护策略,真正将“红绿灯"评估逻辑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。


        蕞后,探索"生物多样性+"商业闭环。企业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业务创新结合。例如,文旅企业可开发"生态研学"产品;制药企业可通过保护药用植物原生境,bao障原料可持续供应。这类模式既能提升ESG评级,也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


六、结  语


        从“两山"理念的20年实践,到《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》蕞新进展;从“绿盾"行动的常态化监管,到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中国方案——中国正以制度创新yin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范式。


        对企业而言,这不仅是合规要求的升级,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窗口。当“红绿灯"的光芒照亮每一寸生态空间,当ESG的刻度精准丈量生态价值,我们离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"的未来,又迈出了坚实一步。


上海esg咨询
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您对ESG 领域【上海esg咨询】感兴趣,或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碧盟ESG研究院的信息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。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。

        感谢您对碧盟ESG研究院的关注和支持!